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玉红)黄浦江、苏州河是上海城市的标志性空间和重要的发展纽带,也是上海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上海2035的重要载体。今天起,《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广泛征求市民和国内外游客的意见和建议,为期一个月的征求公众意见。
上海市委市政府一向高度重视黄浦江、苏州河(以下简称“一江一河”)沿岸建设规划工作,经过近20年的建设,,黄浦江从生产性岸线转变为生活性岸线,苏州河从单一的水质治理走向全面的景观环境提升。为将一江一河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组织开展了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研究,面向2035,展望2050,以更高站位谋求规划升级,以更高标准推动建设管理。市规土局进行了67个国际级滨水区的对标研究,开展了沿岸规划与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经征询市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区的意见,最终形成了《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
图说:黄浦江沿岸主导功能布局图来源/市规土局(下同)
黄浦江沿岸规划:承载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根据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发展需求及沿江各区段资源与发展态势,在黄浦江沿岸形成“三段两中心”的规划结构: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为核心段,包括陆家嘴-外滩-北外滩和世博-徐汇滨江两大核心,承载全球城市金融、文化、创新等核心功能;徐浦大桥至闵浦二桥为上游段,以生态为基本功能,注重宜居生活功能的融合;吴淞口至杨浦大桥为下游段,基于港区转型,大力发展创新功能。
基于上述规划结构,提出功能发展、公共空间、生态体系、历史文化、空间景观五个方面的规划策略,引导区域发展:
更具引领性的复合功能。深入挖掘各区段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差异化培育特色产业功能定位,通过提升金融贸易能级、培育创新创意功能、促进文化集聚繁荣、塑造旅游特色品牌构建集合上海未来尖端生产力的城市核心功能带。
更有活力的公共空间。通过滨江空间网络联通、空间品质魅力独特、服务设施人性关怀,打造全方位贯通可达、景观优美、设施完善的公共空间,将黄浦江两岸塑造成世界一流的城市公共客厅,真正“还江于民”。
更加绿色低碳的生态体系。通过拥有充裕的公园绿地、建设完善的绿化结构、留出生态的自然环境、推广先进的绿色技术,打造滨江互联互通生态网络,营造滨江绿色低碳的示范带。
更具历史积淀的人文水岸。通过深度挖掘历史资源、多元方式活化利用、文化植入彰显内涵,加强历史遗产的更新利用,并组织各具特色的文化探访线路,展示浦江历史积淀。
更具特色的空间景观。通过构建经典景观体系、塑造优美的天际轮廓线、引导和谐宜人的建筑色彩与环境景观,打造海派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
图说:苏州河贯通设计方案
苏州河沿岸规划:有温度又宜居的人文城区
综合考虑苏州河沿岸功能、发展和建设情况,将苏州河区分为三个区段:内环内东段(恒丰路以东),打造高品质公共功能;中心城其他区段,体现城市品质,服务周边居民;外环外区段,主要为生态廊道,实现生态保育和休闲游憩功能。规划划定苏河湾、北京东路、M50、长风西片区、临空商务园区五个重点转型提升区,引入文化、创新、科研、生活服务等功能。
基于上述分类分区的规划结构,提出滨水空间、城市功能、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滨河景观五个方面的规划策略,引导区域发展:
更为开放的沿岸空间。实现中心城区段滨水空间贯通,推进外环外吴淞江绿道建设。通过两岸慢行缝合、公共空间成网络,打造苏州河沿岸步行畅通的滨水空间。
更富活力的城市功能。通过引入特色功能、提升滨水界面的公共性、丰富水上活动,实现宜居宜业的复合功能,优化滨水空间的公共性,打造苏州河滨河旅游品牌。
更加绿色的生态环境。对全流域进行水体治理提升水质,拥有易于亲近的洁净水体。并通过推进沿岸生态空间建设、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建设绿色生态的示范段。
更具内涵的文化水岸。拓展聚焦保护对象,完善保护体系,让历史建筑焕发生机,滨水沿线布局多层次文化、高教设施,使文化集聚精彩纷呈。
更精致的滨河景观。凸显苏州河 “河窄、湾紧、桥多、楼密、路近”特色,塑造滨水画面经典独特。注重苏州河前景-中景-背景的融合,让视觉效果步移景异。并使建筑色彩协调宜人。
Copyright © 2002-2013 奇迹网页版私服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