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大酒店开发玛多外卖平台,为全县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玛多县县长利加说,下一步扶贫部门和酒店负责人要结合实际开发更多的用工岗位,鼓励群众通过诚实劳动实现创收增收。
政策聚力,自己努力,如今玛多外卖的小玛哥们有着更加明确的目标,有着更足的致富信心。
和达尔旦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站稳脚跟的还有恰地。恰地来自玛多县黑河乡尕拉村, 25岁的他曾在玉树、四川等地工地上打工,一年到头辛苦不说,由于没有文化挣不了多少钱,如今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外卖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
今年4月16日是他第一天上班,他回忆,上班第一天共抢了30单,随后的几天里,他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他说,在这里工作不仅可以改善家里的条件,也让他增强了创造新生活的信心和动力。
说话间,只听“叮咚”一声,恰地的手机上显示一条抢单成功的信息,放下手机他便去等待新的订单“出炉”。拿到订单时,窗外突然狂风四起,但恰地却丝毫不在乎,拿起两份客人点的辣炒方便面,向着目的地出发了。
玛多海拔4200米以上,气候恶劣,极端天气多,然而这样的“劣势”反而成了外卖这一新行业的“优势”。“你别看刚才晴天烈日,一会就有可能风雪交加。”董柴琦告诉记者,由于玛多天气多变,雨雪天气较多,遇到下雨、下雪天,很多人不愿意出门,这种情况给玛多外卖带来了发展的空间。
看着小玛哥们拿起订单,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们在心里默默祝福:“奔跑吧,小玛哥!”
【采访手记】产业选对头小康有奔头
从前台服务员到酒店客房经理,26岁的阳曲拉毛在黄河源大酒店的“蝶变”见证了她的脱贫之路,也印证了那句“产业选对头,小康有奔头”。
阳曲拉毛是果洛藏族自治州花石峡镇加果村村民,母亲体弱多病,兄妹还在上学,家中仅靠放牧几头牛羊为生。2018年,她从西宁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县城,在县产业扶贫园的黄河源大酒店从事前台服务工作。
2019年,由于业务能力强,她被提升为客房经理,工资也从最初的每月3500元增加至每月5000元。如今她丈夫也在黄河源大酒店谋得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这样两份有保障的工资收入不仅让她们一家脱了贫,还让她们过上了以前从未想过的“好日子”。
阳曲拉毛工作的这家酒店就坐落在玛多县扶贫产业园,酒店通过吸纳以建档立卡人口为重点的劳动力就近稳定就业,把人口组织起来,通过技能培训、政策扶持、岗位推荐等,真正带动贫困户共同参与,让贫困群众开动脑筋,转变思想,凭借自己的双手谋出路、谋发展,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使其彻底从思想上、习惯上改变,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焕发出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让贫困人口走得出、站得住,有稳定而长久的工作,永远摘掉贫穷的“帽子”,确保不再返贫。
地处三江源核心腹地的玛多县平均海拔4200米,这里自然条件严酷、产业单一、就业渠道狭窄,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玛多县瞄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依托玛多县扶贫产业园,按照“扶贫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思路,充分发挥贫困户扶贫资金,建立健全“扶贫产业园+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增加就业岗位,寻找就业出路,增加内生动力,将“输血”和“造血”相衔接,实现稳定脱贫。
今年三月份,黄河源大酒店联合腾讯公司打造了玛多外卖平台。起初大家都在为这一新平台的未来担忧,如今玛多外卖已运营两个月,从运行情况看,不仅为县城群众带来了方便,还为这座高原县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年前,我对外卖这个行业还很陌生,没想到,今天我也能成为一名外卖员。”在产业扶贫政策的照耀下,来自花石峡镇的恰地在玛多外卖平台上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成了一名“小玛哥”,伴着清晨的阳光开始骑车送外卖,伴着落日星辰下班回家,这一份工作给恰地带来了一份稳定可观的收入,也给自己添了一份要致富的底气。
新的外卖平台连接了传统餐饮行业和新业态的“外卖经济体”,凭借生活服务平台优势,通过吸纳就业,将劳动力纳入到生活服务业产业链中,使其获得稳定的收入,形成一条从就业扶贫到拉动消费,再到社会帮扶的“造血式”扶贫之路,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
(责编:陈明菊、杨阳)
Copyright © 2002-2013 奇迹网页版私服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