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C位”的前世今生
作為“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之一,“C位”已經從網絡流行語成為大家口中的熱詞。那麼,從語言學來看,什麼是“C位”?“C位”產生的理據和機制又是什麼呢?
什麼是“C位”?
“C位”中的“C”是英文“Center”的縮略,指中心、焦點,最早用來指在合影、海報或空間地理中的顯眼位置或中心位置,如例(1)。
(1)a.“荔枝燈會”中,嘉賓中一半以上屬於新銳歌手,而在海報最中央的C位是由毛不易和騰格爾佔據,不過節目組還未透露兩人將要表演什麼節目。(《北京青年報》)
b.畢業季!這50個拍照姿勢助你在畢業照中C位出道!(搜狐網)
c.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家長依然熱衷於“搶C位”。每逢開學,常有家長悄悄找到教師,以孩子的注意力、視力等問題,或直接或委婉地要求安排中間座位。(《中國青年報》)
顯然,上述例子中的“C位”僅是其詞匯義或者說是內涵義。隨著時間推移,“C位”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使用范圍越來越廣,其概念義不斷衍生,最終使其外延逐步變大,不再完全指空間概念上的中心,也可指某一行業的主導者或領軍者,如例(2)。
(2)a.20歲的鮮橙多品牌邀請當紅流量明星代言,僅是錦上添花,能否挽回業績頹勢,重回果汁市場的C位,仍需市場的檢驗。(《北京商報》)
b.眼下“純文學的黃金期已過”“小說不佔據C位了”等聲音此起彼伏﹔一些經典文學也被冷落或簡單標簽化。(《文匯報》)
另外,“C位”的使用也逐漸擴展到日常生活中,經常被用來對團隊成員進行等級劃分,用來指稱團隊中的核心人物、關鍵人物或者重要人物,如例(3)。
(3)a.這一世界矚目的成就背后,是無數建設者們的艱辛付出,今天的C位屬於他們,他們當之無愧!(《人民日報》)
b.連續33年都要在央視春晚上“想死你們了”的馮鞏,今年出現在了江蘇衛視春晚的主持陣容C位。(《長江日報》)
“C位”如何產生?
從來源上看,“C位”是“Center位置”的縮略,就是“中間位置”。作為視覺焦點的中心位置,有時不僅是空間位置,還被社會賦予了更多內涵,從而逐漸成為一種身份或地位的象征。出於禮貌的考慮,人們在話語上不傾向於直陳“中心位置”,於是採用中英結合的“Center位置”來替代,並通過進一步壓縮,最終生成更加經濟簡潔的“C位”。
顯然,“C位”是一個英漢夾雜的新造詞或者混合詞,它在形式上簡潔、新穎,有著較高的使用率和廣泛的流行度。這種現象在漢語中並不是孤例,類似的例子還有“B超”“T型台”“IC卡”“AA制”等。
從形式上看,在表達上更加經濟便捷的“C位”隻有兩個音節,更加符合年輕人追求簡約時尚的心理傾向和話語交際風格。
雙音節化是現代漢語詞匯演變的一個趨勢。也就是說,現代漢語中的詞匯演化以生成雙音節詞為主,“C位”的演變過程也完全符合現代漢語詞匯的發展規律。
一詞多義從何來?
認知語言學的隱喻理論認為,隱喻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的認知和思維方式,是新意義產生的根源之一。簡單來說,隱喻就是借用一種概念來表達另一種概念,這兩種概念的關聯來自認知領域的聯想。也就是把源域的概念投射到目標域,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用具體的、常見的概念來映射比較抽象的概念。
“C位”最初是指照片、海報或地理位置等意義上的顯著位置,這可以通過人的視覺器官來直接感知,因此是具體的概念。后來衍生出的“行業的主導者、領軍者”或“關鍵人物、重要人物”等義項,相對比較抽象,隻能通過人的抽象思維去體會,這些衍生義項就是目標域。
比如,例(4)中“C位”就隻能通過人類的認知能力去體會和把握。一詞多義之間必然存在某種聯系,這種聯系往往通過隱喻建立起來。
(4)a.在這個春節,《流浪地球》佔據了“C位”,被觀眾譽為國產科幻片的裡程碑制作。(《光明日報》)
b.正能量、主旋律的國產音樂劇,若想在思想和市場之間踩准平衡點,站上C位、煉成爆款,確實難之又難。(光明網)
利用新舊義項之間的延續性創造新概念是人類對知識進行擴充的有效手段之一。詞語的多義性是語音形式的有限性與詞義的無限性相矛盾的必然產物。
具體來說,一種語言的語音形式是有限的,也就是詞的數目是有限的,而需要表達的意義卻是無限的。人們不可能給每個意義都造一個新詞,只是利用隱喻聯想的手段,用已有的舊詞去表達相似、相近或相關的事物。詞的各個義項之間實際上有著或強或弱的連接關系,這些所謂的連接關系構成了一個復雜的關系網絡。而驅動關系網絡運轉的動力就是人類大腦的聯想,在聯想的作用下詞的各個義項被激活,從而完整地呈現在人類的認知系統中。
,Copyright © 2002-2013 奇迹网页版私服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