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网页版私服

当前位置:主页 > 变态MU奇迹公益服 > 正文

京雄城际首私服奇迹MU页游趟检测列车上午开出

作者: 经典奇迹网页版 来源:www.53ART.org.cn 发布时间:2019-08-11

关键词: ┊阅读:次┊

  京雄城际首趟检测列车上午开出
   北京段今晨接入全国铁路网 运营初期北京大兴站将暂时不对外开放

京雄城际首私服奇迹MU页游趟检测列车上午开出

  昨晚今晨,随着京雄城际接入京九线李营站4号、22号道岔施工开始作业,京雄城际迎来联调联试前的“最后一公里”施工。本报记者 程功摄 

  上午9点15分,京雄城际首趟联调联试列车从北京西站发出,约10分钟后缓缓停靠在北京大兴站。记者注意到,首趟检测车共分5节,包括两辆机车,一辆隔离车、轨道检测车和弓网检测车。“根据计划,今天试验车将会在正线检查一次,如果发现轨道和弓网存在问题还会进行复检。”据北京铁路局京南项目管理部崔兆峰介绍,以往高铁线路开通前联调联试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这次京雄城际仅预留了27天,时间相当紧迫。为此相关部门合理安排各项检测时间,每天下发检测计划,发现问题会及时进行整治。 “在联调联试过程中,我们还要超过运营时速进行测试,这样才能保证运营时线路安全。”京南项目管理部副主任邓寅杰介绍,联调联试期间,试验车将会在线路进行测试。在联调联试完成后,京雄城际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届时“复兴号”列车将会按照开通后的运行图在线路进行试跑。 据北京铁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京雄城际运营初期,北京大兴站将暂时不对外开放。

  600名工人挑灯奋战 打通“最后一公里”

  昨晚11点30分,京九铁路李营站附近灯火通明,600多名工人抖擞起精神,正在铁路轨道旁等待着施工开始。“大家注意,命令已下达,京雄城际施工现在开始!”随着现场指挥一声令下,工人们手拿着各式工具,开始进入轨道区域进行施工。

  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不断传来,让本就喧闹的施工显得更加热火朝天。记者注意到,现场的施工工人有的将轨道与轨枕上的螺栓逐个拧开,有的将道床上的石子打包背走,还有的在调试着新装道岔的机电设备。随着施工进度逐步推进,被卸下来的轨枕和钢轨也被一一移走。而在另一旁,两百名工人排成了两列,把事先准备好的道岔逐步抬高,齐声喊着号子,把一段重达110吨的道岔推进了指定位置。为了扫清道岔推移过程中的障碍物,施工工人还将部分信号灯暂时拆卸,待施工完成后重新装回。

  “今晚的任务主要是在京九铁路上安装4号、22号两个道岔。未来高铁列车可以凭借这两个道岔驶入京雄城际。”铁路丰台工务段技术科米佳君介绍,这两组整体道岔长度69米,施工范围长达1公里。“整体道岔自重较大,留给施工的时间也并不充裕,还要组织大规模的施工,可以说困难还是比较大的。”

  李营到北京大兴站 暂时单线双向运营

  据悉,在李营站道岔施工完毕后,京雄城际铁路(北京段)随即开始为期27天的联调联试。在前期完成工程静态验收和相关问题整改并确认合格后,检测列车、测试动车组、综合检测列车和相关检测设备将在北京西站到大兴机场站间,按规定测试速度对全线轨道、道岔、供电接触网设备、通信信号、客运服务等内容进行系统调试和优化,确保使各系统和整体系统的功能及性能达到标准要求,为随后开展的动态验收提供技术依据,进而为运行试验和最后开通运营提供科学合理的运输组织方案。

  今年9月京雄城际铁路(北京段)开通后,高铁列车将从北京西站出发,沿京九线到达李营站后,微变私服奇迹,驶入京雄城际。铁路李营站副站长李进龙介绍,根据安排,在京雄城际延伸至雄安之前,李营站到北京大兴站这一段将暂时采用单线双向的方式运营。

  后期随着铁路丰台站的开通,京九线普速列车将全部移至丰台站始发,李营站附近还会继续增加道岔,让京雄城际实现双线双向运行,届时李营站也将改建为李营线路所。

  设计时速为250公里 9月底具备开通条件

  京雄城际铁路(北京段)北起既有京九铁路李营站,南至大兴机场站,线路全长33.97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沿线分设北京大兴站、大兴机场站两座车站。工程于2016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2019年4月15日开始全线铺轨;7月30日完成焊轨放散及轨道精调;8月8日完成北京西站至李营站列控设备升级及改造工程、京雄城际(北京段)李营站至大兴机场站静态验收。

  从8月9日起,京雄城际北京段将开始进行联调联试;按照工程进度安排,9月5日到9月25日开始进行试运营,同步完成动态验收及安全评估;2019年9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京雄城际铁路(北京段)开通运营后,旅客搭乘高铁列车从北京西站出发到达大兴国际机场仅需用时20多分钟,将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来往北京市区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港大通道京雄城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京雄城际铁路(北京段)正式接入全国铁路网后,也将为后续线路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本报记者 李博

加入收藏 查看评论复制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