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下海”
浙江全方位打造立体地理信息资源体系
近年来,,浙江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要,大力推动基础测绘、航空航天摄影、海洋测绘等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浙江全方位、立体的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并推进地理信息资源成果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
遥感影像
夯实保障服务基础
“徐工,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我女儿家的拆迁问题终于解决了!”
8月22日,浙江省第二测绘院高级工程师徐燕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绍兴市越城区马山镇渔港村俞金根。2007年夏天,俞金根女儿的房屋面临拆迁,但拆迁补偿面积一直与当地拆迁部门存在争议。于是,俞金根替女儿向浙江省第二测绘院申请了房屋测量技术服务。技术人员利用历史影像和加密资料,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立体模型,测量出了争议房屋的高度和面积。前不久,当事人利用浙江省第二测绘院出具的历史航片建筑物甄别航测成图技术说明报告解决了拆迁争议问题,并额外获得了40余万元的补偿款。
其实,测绘航空影像的价值不仅仅如此,在奇迹页游私服实施、自然资源审计、林业资源变更调查、生态环境保护、水域变化监测等方面它也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保障作用。第三次国土调查我省就以优于0.2米的航空影像为底图,在满足国家要求的基础上提升了调查的精细化程度,确保了调查工作进度和成果质量位于全国前列,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的充分肯定。
如今,随着技术和装备能力的不断加强,浙江省测绘影像获取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已形成了覆盖空、天、地、海的立体协同数据获取能力,实现了全省优于2米中分辨率航天影像以及0.5米高分辨率航天影像分别每年获取一次、0.2米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定期更新。并通过省市统筹这一创新工作机制,不仅提升了影像获取范围,还节约了财政资金。
基础底图
改变生活工作方式
当你拿着手机,使用导航、打车、订餐等便捷服务时;当你乘坐高铁疾驰而过,拉近一座座城市间的距离时,可能不会想到,这一切都离不开精准的空间定位,离不开详细的地理信息数据,而这些数据的获取就是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浙江省高度重视基础测绘工作,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城市现代测绘基准、基础航空摄影定期获取机制,完善了基础测绘管理机制和标准体系,实现了基本地形图全覆盖。省级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3613”更新机制得到全面实施,更新速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为更加适应“数字浙江”建设和社会对高精度、精细化服务的迫切需求,我省近年来以基础测绘转型升级为重点,探索实施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持续快速更新,按需提供标准化和定制化产品的智能化基础测绘体系。目前,全省已启动1:2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工作,涉及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的地理信息资源每2年更新一次,涉及生态空间的地理信息资源每5年更新一次。1∶2000地理信息资源较好地满足了地方奇迹页游私服、“生态廊道”、“低丘缓坡开发”、“坡地村镇”、“废弃村镇调查”及“最多跑一次”等工作的需求。
海洋测绘
助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
我省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海洋测绘保障。可以说海洋测绘工作是建设“海上浙江”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温州市瓯飞工程是全国单体最大的围垦工程,围垦位于瓯江与飞云江之间的滩涂。在一期围垦项目中,海洋测绘成果为重点区域的滩涂资源监测和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保障了项目按时保质完成。瓯飞工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温州可用土地极少的局面,推动了经济持续发展。
在服务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海洋测绘也必不可少。如我省在各大海岛周边开展以清理违建渔场、养殖设施为重点的“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中,向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申领了海洋测绘成果和各个时期的历史影像资料。通过对比多个历史时期的高分影像资料数据,为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拆违依据。浙江省第一测绘院开发的浙江省海洋灾害应急指挥平台、灾害承灾体调查成果信息平台,为计算、分析和预报各种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其将海底地形数据、滩涂地形数据应用于浙江省海洋灾害应急指挥平台,有效提高了平台灾害预警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新修订的《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条例》将地下空间和管线普查、城市三维实景数据建设和更新工作明确纳入基础测绘范畴。未来,随着航空航天影像、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海洋测绘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等工作的推进,覆盖浙江天上海底、地上地下全方位的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将更加完善,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保障。(通讯员 汤富平 时晓丽 袁于萍 记者 余丽)
Copyright © 2002-2013 奇迹网页版私服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