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网页版私服

当前位置:主页 > 风之恋网页奇迹 > 正文

康华农业13万亩“流转土地”调查 数据真实性存疑(2)

作者: 经典奇迹网页版 来源:www.53ART.org.cn 发布时间:2020-08-19

关键词: ┊阅读:次┊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记者走访的其他村子:临桂县四塘乡大湾村,康华农业的水稻种植面积仅有350多亩,几乎只有其公告的3205.7亩的十分之一;灌阳县黄关镇大倚村,康华农业只流转了500亩水田,而其公告的则有2001.1亩;康华农业称流转了2200.3亩土地的灌阳县新街乡戈洞村,据村委会支书邓根新介绍,康华农业目前并没有在此村流转土地。

  9月6日,灌阳县洞井瑶乡一位退职村干部告诉新京报记者,康华农业2009年的时候的确是在桂林各地承包了很多土地,但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又把地退回给农民。

  广西农业信息网一条来自灌阳县洞井瑶乡政府的文章,透露了康华农业曾经的毁约事件。这篇《灌阳:洞井瑶乡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路子》的文章作者署名为时任洞井瑶乡党委书记唐爱明。唐爱明在文章中写道:“2009年,康华公司因经营不善,单方面废除签订20年的合同,激发了公司与群众的矛盾。经过努力疏导群众情绪,协调承租双方的利益,租金从每亩500斤稻谷降至300-350斤,洞井成为康华公司在灌阳进行土地流转的最后一块阵地。”

  灌阳县新街乡戈洞村支书邓根新也称康华农业退过土地,其称,康华农业2008年在戈洞村承包了约一千亩的土地,但到2011年左右的时候,又将地都退回来了。

  “自建基地”还是“公司+农户”模式?

  祷农业介绍,其与农户签署长期土地流转协议,规模化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自主管理的生产基地,可以实现农产品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控制,结合生态化、标准化的种植过程,从而达到农产品的安全、优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力保护�

  不过,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在有些乡村,康华农业并非像其所说的,流转了土地且建立了生产基地。

  在公告中,康华农业流转的13.25万土地被表述为生产基地。9月9日下午,康华农业总经理助理时炜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没有‘公司+农户’这种模式。”

  9月4日,临桂县会仙镇镇长王军发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康华农业在当地实行的只是“公司+农户”的模式。“公司给农民种子,稻谷收割后,康华来收购。”

  9月11日,全州县凤凰乡主管农业工作的人大副主席唐炳奎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康华农业在当地并没有流转农户的土地,而是提供种子给农户,农户自己种植,收获后,康华农业再收购稻谷。”

  祷农业称,公司水稻种植生产过程中除杀虫、施肥以及少部分田块移栽等环节需要人工外,其余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机械化程度较高Mü流转土地建立自有生产基地,实行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可以从全过程、多角度考虑,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生产设施等各种生产要素,使各项资源发挥更大效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不过唐炳奎表示,凤凰乡主干道两旁的水田,农户都是自己种植。别的地方多山地、丘陵,并不适合大面积机械化种植。

  唐炳奎称,公司与农户达成协议,稻谷由公司收购,但如果别人给的收购价格高于康华农业的,“农民会卖给别人”。

  这样的情形在临桂县四塘乡得到了证明。9月4日下午,记者以收购稻谷者的身份,拜访一位接受康华农业稻种,并和康华农业合作的农户。该农户表示,如果记者想买的话,是可以卖的。

  该村民称,水稻的种子、化肥由康华公司提供,种子免费,化肥的钱在收购稻谷时扣掉。

  祷公司在收购公告中,专门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经营的腏胶汀肮�+农户”模式进行对比:康华公司认为,“公司+农户”的模式“难以实行可追溯的质量管理”、“分散种植难以保证产品的纯度和品种”;此外,康华农业称,土地流转,长期承包,奇迹页游SF,公司可以投入钱进行土壤改良和地力提升。

  土地流转租金成谜

  除了土地流转的亩数可能虚报以外,康华农业租赁土地的价格也存在疑问。步森股份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报告称,康华农业每亩每年土地流转租金集中在300至400元,但据记者调查,这或不符合实际。以康华农业所称的流转了2万多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周边的凤凰乡为例,当地负责农业的干部向记者介绍,“当地属于丘陵地带,找成片的地非常难,要租上万亩地基本不可能,而且当地人多以种地为基本生计,租金也不可能太低,土地的租金水平在500元左右,如果长租的话会更贵”。

  公告称,康华农业2008年8月在洞井瑶乡流转了4716亩土地,合同签订时间都是当年8月,流转期限为20年,租金为320元/亩/年。

  公告中再未披露此后洞井瑶乡土地流转的情况。不过,新京报记者采访发现,流转合同并非2008年8月签订,租金也不是320元/亩/年,2011年,康华农业和农民曾改签过流转合同。

  洞井瑶乡椅山村一位村民介绍:“2009年,康华农业曾在村里租地,当时的租金是500斤稻谷/亩/年。”

  据记者了解,2009年,国家发改委规定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显示: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百斤90元、92元、95元。以此价格计算,500斤水稻的价格至少450元。这远高于其公布的在洞井瑶乡每亩每年320元的租金。

  新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合同显示:合同的乙方是康华农业的前身——广西康华生态农业种植发展有限公司。

  合同规定,甲方将承包的土地1.9亩水田承包经营权租赁给乙方。租赁期限为20年,从2009年1月1日起,至2028年12月31日。

  租赁费及支付方式规定:乙方向甲方交纳稻谷,以每年500斤/亩计,稻谷质量按当年国家收购中等标准执行。每年3月底以前支付上一年晚稻,7月底以前支付当年晚稻。由康华农业通知农户到所在的乡(镇)政府所在地或村委会所在地领取。合同的签订日期为2009年1月1日。

  该村民还提供了一份康华农业2009年上半年租金的收据,该收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他的1.9亩水田共获得了475斤晚稻的租金。

  而在公告中,康华农业称,康华农业采取分期方式支付土地流转价款,由康华农业以银行转账方式支付到各村委会开立的银行账户。康华农业负责组织协调和全程跟进村委会以现金形式发放给相关农户。

  新京报记者采访到的多位村干部都否认存在康华农业所说的上述支付方式。他们均表示,不存在康华农业说的账户,“康华农业是直接和农户打交道,不经过村委会”。

加入收藏 查看评论复制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