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主体功能区战略,最关键的是在空间资源配置上避免平均主义。为此,要在充分调研、科学研究基础上,加强对各类型区主导功能的研判,实事求是制定目标对策、分解控制指标(尤其是城乡建设用地指标),避免被地方“绑架”而失去调控作用。
2
立足省情特点,科学合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突出本地特色
国土空间尺度、人口和城镇规模、经济发展程度、自然资源条件、历史文化特色等的差异,决定了省级规划的思路和布局模式的截然不同。
对于国土和人口大省,应着力构筑多极发展格局,实施分区引导策略,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空间布局形态,宜群则群、宜带则带。在国土和人口小省,着力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协调人工与自然空间矛盾,促进城镇和产业集中紧凑。对于地广人稀、保护担子重的省区,优先保证敏感脆弱资源保护,着力提高生态涵养能力,推动城镇和产业绿色发展,以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为依托集中发展。
对于经济发达、人口和城镇密集省区,突出国际化、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大湾区构建,促进城镇有序集聚,补足对外开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短板,营造城镇绿色隔离空间,塑造高质量发展城乡格局;提升中心城市现代服务和治理能力,,推进存量土地挖潜和城市更新;解决区域不均衡发展问题,探索为创新发展预留空间。对于中西部快速发展地区,加强人口和城镇化规律研究,合理引导居住、就业、公共服务等空间配置,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预留弹性发展空间;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对全省的龙头带动作用。对资源枯竭和欠发达地区,应着重研究收缩式发展、集约发展、转型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整发展思路,解决好民生保障问题,促进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发展。
针对山地、滨海、林区、滨河、高原、平原等不同类型地区特点,研究在特殊地貌及气候变化影响下,人地关系、生态保护、空间布局、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特有问题,分类制定规划对策,突出特色资源保护利用,促进城镇与特色自然景观有机融合。
对于文化和风景名胜资源大省,应加强跨市县宏观尺度的自然风景、文化空间脉络研究,尤其是大型遗址、国家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传统村落以及河流通道等线性遗址脉络,构建历史传承有序的自然文化空间格局,明确保护名录和要求,严格控制开发建设行为。制定差异化用地属性和开发强度管控措施,避免片面追求土地经济效益而一味高密度、高强度开发,为保持风貌特色创造条件。
要达到上述要求,关键要避免对原有市县规划的简单“拼盘”。这就要求加强专题研究,针对以上特色制定不同的规划思路、确定合理的布局;通过集中评估市县规划找差距,据此加强对市县规划的统筹力度,使其与省级规划“同唱一首歌”,确保国土空间布局整体科学有序、局部多姿多彩。
3
针对不同区域特点,丰富规划体系、完善治理手段
国土空间尺度、市场化程度、特色管理需求、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了管理思维、管理素质和治理方法的差异。省级规划应根据自身特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国土奇迹页游私服体系,提升精细化治理能力。
对于国土面积大省,可增加跨地市、跨流域的次区域国土奇迹页游私服,加强分类研究和对市县规划的指导。如四川省,在规划中结合省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将国土空间按照地形地貌、城镇密度、主体功能和行政区划划分为5个次区域,与省市两级同步编制次区域国土奇迹页游私服,加强对不同类型区域的特色研究、目标落实、空间统筹和共性问题解决,促进区域内空间协同和特色化发展。
对于市场经济发达省区,应致力于探索政府调控职能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刚弹结合,为预留发展空间、用地属性管控等进行政策和机制创新。
对于具有各种特色要素的省区,如拥河、滨海、山地、生态修复、资源开采、文化大省,应开展相应的专项规划和政策设计,加强特色资源保护利用管控和系统统筹,丰富规划管理体系和管控工具,为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保驾护航。
四
结 语
省级国土奇迹页游私服只有充分认知省情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效管控,据此统筹协调好国家、省、市县三级政府关切的重点问题,才能胜任三大职能,更好发挥战略引领、统筹协调和管控指导作用,促进省域国土空间健康、持续、特色发展。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3 奇迹网页版私服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