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网页版私服

当前位置:主页 > 1.03H复古奇迹页游 > 正文

重磅!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奇迹页游私服纲要》获批

作者: 经典奇迹网页版 来源:www.53ART.org.cn 发布时间:2020-06-15

关键词: ┊阅读:次┊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6月11日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由该局与光明区政府共同编制的《光明科学城奇迹页游私服纲要》,近日获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复通过。未来,光明科学城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越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定位。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20年3月,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印发的《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正式确认深圳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重磅!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奇迹页游私服纲要》获批


深圳高度重视光明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光明区政府以最高水平、最高标准前瞻谋划,共同编制了《光明科学城奇迹页游私服纲要》,高质量描绘城市发展蓝图,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落户深圳奠定坚实基础。2020年5月2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复了《光明科学城奇迹页游私服纲要》。

重磅!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奇迹页游私服纲要》获批


深圳还启动了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光明城综合交通枢纽概念设计及主体建筑设计方案全球竞赛,邀请国际一流规划设计团队参赛,并汇集所有优胜方案的智慧整合提升,形成光明科学城中心区未来愿景和建设蓝图。
未来,光明科学城要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打造“开放创新之城、人文宜居之城、绿色智慧之城”,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越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科学创新之都,绿色智慧之城
一.规划范围
光明科学城北起深莞边界,东部和南部以光明区辖区为界,西部以龙大高速和东长路为界,网页版奇迹MUsf,规划总面积99 平方公里。

光明科学城区位与规划范围示意图

光明科学城区位与规划范围示意图


二、空间布局

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布局示意图

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布局示意图


1、构建“一主两副”的科学装置集聚区空间布局。
“一主”即大科学装置集群,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含5平方公里核心区和1平方公里拓展区,核心区布局世界级大科学装置,拓展区为大科学装置衍生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一副”即科教融合集群。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是科学城的科教融合区,布局大科学装置和高水平大学,作为大科学装置近期集中启动区,为近期科学城建设提供空间保障。
“一副”即科技创新集群,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优先布局科学装置、产学研结合的科研机构、共享实验室、产业转化孵化平台等设施等科技创新设施。

光明科学城空间结构示意图

光明科学城空间结构示意图


2、规划“一心两区,绿环萦绕”的科学城总体空间布局。
“一心”即光明中心区。以光明中心区为依托,建设科学城的生活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区的商业、居住、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优势,增加特色性的科学服务设施,为科学城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两区”即装置集聚区和产业转化区。装置集聚区集中建设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高水平大学等;产业转化区建设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创新平台,培育和布局未来新兴产业。
“绿环萦绕”即科学城蓝绿活力环。以茅洲河绿廊和周边郊野公园为主体建设活力绿环,为科学城提供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公共空间。

光明科学城区域联系示意图

光明科学城区域联系示意图


三、城市风貌
突出“绿色风、国际范、科技韵”,以山水环境为感知基调、公共空间为感知场所、建筑风貌为感知焦点,形成“北林、中城、南谷”差异化的城市风貌。
北部装置集聚区,营造嵌山拥湖、绿荫环绕的“科学山林”总体风貌。中部光明中心区,形成中央公园与垂直城市错落有致的“乐活城区”风貌。南部产业转化区,塑造富有生态内涵和科技文化氛围的“共享智谷”风貌。
四、蓝绿空间

光明科学城蓝绿空间结构图

光明科学城蓝绿空间结构图


加强山体湖泊、河流湿地、基本农田等自然生态本底的保护,建设“湖光山色入城,蓝绿活力交织”的田园都市。规划建设“一环四廊”的蓝绿骨架,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大公园体系,让蓝绿空间更有价值,更有活力。
五、公共服务
强化高水平的综合服务。集聚国际标准的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批体现科技创新内涵和推动科技交流的文化基础设施;结合人口布局构建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
支持科学发展的特色服务设施。面向科研人员,在“一主两副”科学装置集聚区配置24小时不间断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科研人员的工作交往和生活需求。
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共享服务。建设产业服务中心和产业创新转化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开放围墙,增加沿街界面,鼓励土地混合利用,提升产城融合水平,增加城市活力,促进产业创新。
六、交通网络

光明科学城区域交通示意图

加入收藏 查看评论复制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