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网页版私服

当前位置:主页 > 变态MU奇迹公益服 > 正文

专家:“三天可见”SF奇迹网页游戏说明人们自我封闭的倾向很严重

作者: 经典奇迹网页版 来源:www.53ART.org.cn 发布时间:2018-10-22

关键词: ┊阅读:次┊

  三天可见会友尽吗?

  近有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在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缩小朋友圈记录的查看范围。

  朋友圈出现“三天可见”功能之后,争议一直不断,支持者认为理应保护隐私,而反对者认为会导致“友尽”。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朋友圈里的社交更好,而不是更坏呢?

  ●正方

  保护隐私 本是正当之义

张颐武(北京大学教授)图片来源:北京晨报

张颐武(北京大学教授)图片来源:北京晨报

  朋友圈出现以来,确实给人们的社交提供了很多方便。但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比如隐私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等。

  朋友圈里并非全都是朋友,有时候一起开个会,初次见面的人加个微信很正常,可能以后很少有机会再见面,但互相之间却能通过朋友圈了解对方很多涉及隐私的生活细节,倘若仅仅如此也还算好,更麻烦的是,有些因为各种原因加的好友,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比如隐私泄露、上当受骗等,这些年来,类似的事情很多,经常能在各种媒体上看到。

  “三天可见”正是应对这种情况所出现的功能。一个人在朋友圈发表的文字、图像,很容易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广泛传播,而且一旦传出去,很难追查踪迹,倘若个人隐私受到侵害、甚至因此被诈骗等,也同样很难追究泄露者的责任。当然,还有一种功能,可以对任何一个微信通讯录中的人设置“朋友圈不可见”,道理也是一样,只是形式不同,一个在功能上限制整个圈子,一个限制个人。

  除了隐私容易被泄露之外,还有一个更普遍的问题。朋友圈不是私人的日记本,而是一个社交媒体,一个半公共的空间,但很多人习惯把朋友圈当做一个记录自己生活轨迹的地方,一个私人资料的存储地,因此,设置“三天可见”,等于给开放的朋友圈加了一个限制,自己想要回忆生活的点滴,可以查看朋友圈的记录,但别人不能查看,只能看到当下的状态。这其实也符合记忆的特征,和人交往是互动,但回忆是私人的。

  朋友圈名为圈,但实际上范围很模糊,朋友、家人、同事、熟人、认识的人、点头之交都在里面,这就存在一个边界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家人、生活中的朋友、工作中的朋友,边界往往比较清晰,各有各的圈子,但朋友圈把这些不同的圈子混为一体,比如一些家庭聚会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亲戚都看到没问题,但工作中的朋友看到,可能不合适,相反,工作中的事情,亲戚朋友也不一定有兴趣了解。所以,加以限制是理所应当的。

  朋友圈是新技术下的产物,它刚刚出现时,必然会有很多不足,会有很多非常具体的需求难以被满足。但技术总在进步,规则总在不断完善,“三天可见”可以看做是一段时间的试错之后产生的功能,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这个功能,也证明它确实满足了互联网社交中的某种需求。当然,对个人设置“朋友圈不可见”也是如此,新加一个不是朋友但有业务关系的联系人,可以使用这个功能,把微信仅仅当做一种联系方式,就像短信一样,也无不可。

  当然,不论是“三天可见”还是“朋友圈不可见”,都还是一种尝试,可算是解决问题的权宜之计。因为它确实还存在很多负面的问题,比如设置“三天可见”,可能给亲人、好友造成误解,甚至认为你不尊重他们、不信任他们。

  所以,“三天可见”有时候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划定边界、兼顾隐私安全,还是取得朋友的信任,两者之间很难平衡,或许在未来,技术进一步发展之后,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到更好的方法,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朋友误解,可以解释,隐私被侵犯,就很难维权,这或许也是越来越多人选择“三天可见”的原因吧。

  ●反方

  鼓励自闭 违背社交原则

张国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张国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图片来源:北京晨报

  我一直认为朋友圈“三天可见”是一个败笔,因为它违背了社交媒体的原则。朋友圈之所以是朋友圈,首先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如果互相都不信任,担心对方通过朋友圈了解自己,那还有社交的意义吗?还是朋友吗?其次,朋友圈是开放的,也是这种开放,才形成了良好的交流环境,倘若它失去开放,也就是失去了社交的意义。

  对于一个新朋友来说,朋友圈无疑是快速了解对方的渠道,翻翻对方的朋友圈,很快就能互相有个总体的了解,一个人在朋友圈里发表的图像、文字,很容易看出这个人的才华、思想、见解、价值等,比如说一个人经常发原创性的文字,一般情况下,这个人是比较有才华的。同时,即便不发原创内容,只是转载,也可以从转载的内容中,了解一部分性格、喜好等。

  朋友圈中过往的记录,就是一个人的历史。它和一个国家的历史一样,我们通过一个国家的历史,可以了解这个国家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同样的,通过了解一个人的过往,也可以大致了解这个人究竟是怎样的,性格如何?喜好什么?兴趣、价值倾向是怎样的。

  如果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那就意味着,在朋友的眼里,这个人三天之前一片空白,甚至有人三天什么也没写,“三天可见”就变成了完全空白。这就背离了微信最初的精神了。

  可能有人觉得有些内容不适合公开给大家看,这也不是没别的办法。微信也有相关的功能,可以将某篇发言锁住,也可以对单独一篇发言设置分组,什么人可见,什么人不可见等。我想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的做法,也才是有担当的表现。“三天可见”等于什么都不让别人了解,这样的情况下,还想和人家做朋友,显然是不现实的。反过来,一个人打开某个朋友的朋友圈,结果发现对方设置了“三天可见”,还有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个人,并和他交朋友的兴趣吗?朋友圈原本可以扩大社交,但“三天可见”的结果恰恰相反,等于封闭了自我。

  这是很值得担忧的事情,尤其是越来越多人选择“三天可见”,也说明,当前我们的社会中,人们自我封闭的倾向很严重。

加入收藏 查看评论复制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