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19年第5号预警,提醒各地有关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共同防治学生欺凌暴力。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提醒,各地要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完善防治办法,推进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
校园欺凌,一直是笼罩在校园上方的阴影。从2016年起,相关部门连续多年、多次出台政策法规,要求做好防治工作,让孩子能在正常的环境中健康地学习、成长。
有研究表明,校园欺凌可能会导致受害者出现创伤后应激综合征。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奇迹MUsf,且容易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疾病,这种心理伤害甚至有可能折磨受害者一生。加之媒介技术助推,一段段聚众殴打、侮辱甚至更为恶劣的视频广为流传。让家长、教师触目惊心的同时,也对防治校园欺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惩戒权的缺失、“校闹”们屡屡得手、管理制度停留在纸面,都可能为校园欺凌提供生存土壤。一旦爆发了校园欺凌事件被家长或媒体曝光,个别学校会选择尽快息事宁人,而不是仔细查找管理制度上的疏漏、教育层面上的缺失,对施暴者缺乏具有震慑力的惩戒手段,往往造成了恶劣的示范效应。
如何防治校园欺凌?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答案。学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家长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强化家庭教育当好第一任老师;学校自然需要落实主体责任人,强化校园管理。如果三方工作都能尽职尽责,净化了土壤,校园欺凌自然无处可藏。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校园欺凌是一种典型的结果导向行为,用强力制度托底,也是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的有效措施。其根本原因,在于使用强力手段对施暴者进行具有威慑力的惩戒。近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出台各项政策,严厉打击校园欺凌事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让孩子能够在家长的关爱下,学校老师的关怀下,以及社会的关心下茁壮成长。因此,把校园欺凌关进笼子,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杨 仑)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Copyright © 2002-2013 奇迹网页版私服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