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四史”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上海市各区文旅局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旅游线路,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本色,丰富市民游客假期生活。快跟随我们的步伐,一起去徐汇区看看吧!
徐汇区
上海徐汇,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城区,自徐光启开启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序幕以来,见证过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屈辱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纷乱,邹容、黄兴、宋庆龄等革命先辈和一大批民主人士,都在徐汇留下过苦苦探求救国道路的足迹;上海徐汇,也是一片留有深刻红色印记的热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数众多的革命先烈都曾在此与外来侵略者和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徐汇更是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在民族工业、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卓有建树,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徐汇的城市面貌发生深刻转变,各项“五位一体”发展举措逐一落地,新的建设成就不断惠及广大市民。
星火之路 坚守初心党的历史使命
邹容纪念馆→黄兴故居→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区外)
复兴之路 卓越水岸新时代宜居宜业城市水岸
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上海香成摄影艺术中心→西岸美术馆
红色启蒙 校园传奇
上海交通大学(南洋公学历史遗迹区、杨大雄烈士纪念碑、史穆烈士墓、五卅纪念柱等)
统一战线 同舟共济
马相伯纪念地(汇学/土山湾,需预约)→沈钧儒纪念地(衡山公园)→宋庆龄故居→统战文化广场
魅力衡复 旧貌新颜
武康大楼→柯灵故居→衡复风貌馆→黑石M+幸福集荟→建业里→夏衍旧居
邹容纪念馆
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邹容(1885—1905),著有《革命军》一书,被誉为中国近代《人权宣言》,一改早年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思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奠定了早期理论基础。邹容纪念馆展陈设有求索之路、革命号角、苏报风云、奕世流芳四大主题板块,通过大量历史文献史料和多媒体高科技展览手段的运用,向观众展示“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的生平事迹及其著作《革命军》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地址:华泾路868号(华泾公园内)
黄兴故居
黄兴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会创始人之一、辛亥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组织者,也是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的最主要助手之一,为推翻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作出了重要贡献。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依托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通过图片、模型、美术、摄影等反映老房子的艺术作品展示,向游客诠释徐汇乃至整个上海老房子的历史底蕴。


地址: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武康路393号甲)对外开放,免费参观。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宋庆龄(1893-198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孙中山夫人,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被誉为“国之瑰宝”“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是宋庆龄长期生活的地方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她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馆内陈列的展品,真实地记录着宋庆龄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见证了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不朽贡献。

地址:淮海中路1843号
中共一大会址(区外)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以此为标志,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昭示着中国革命事业即将掀开崭新的一页。这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成立于1952年,当时称“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

地址:黄浦区黄陂南路374号
龙美术馆(西岸馆)/原北票码头
龙美术馆(西岸馆)所在地原为北票煤炭码头,是上海第一座水陆联运码头,也是上海装卸煤炭的专用码头。直通龙美木馆的沿江高架栈道,又被誉为“海上廊桥”,从水路运抵沪上的煤炭,正是通过这条传送带从塔吊吊装运送至“煤漏斗”。如今,“煤漏斗”改造而成的时尚空间“斗廊”,与龙美术馆(西岸馆)主体建筑采用的独特“伞拱”结构形成视觉呼应,营造出理性冷静的工业感与原始感,以及对比鲜明的力量感与轻盈感。

地址:龙腾大道3398号(近瑞宁路)
余德耀美术馆/原上海飞机制造厂机库
余德耀美术馆由原龙华机场的大机库改建而成。旧龙华机场所在的这片区域,最早为北洋政府淞沪护军使署的江边操练场。余德耀美术馆的创始人是印尼华人企业家、艺术慈善家和收藏家余德耀先生,藏品以装置艺术为主。特邀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藤本壮介设计,继承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将老建筑的主体空间改造成一个大空间艺术展示厅,与周边郁郁葱葱的景观相结合,形成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致。

地址:丰谷路35号(近龙腾大道)
上海香成摄影艺术中心
上海香成摄影艺术中心于2015年5月22日建成开馆。由国际著名摄影艺术家刘香成先生创办、美国建筑师组合Sharon Johnston &Mark Lee担纲设计,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旨在打造上海首家具有美术馆规格的摄影艺术场馆。中心通过国际艺术家所展现的摄影艺术作品,引导普通观众进入摄影的世界,重新定义摄影这一艺术领域至关重要的媒介,并为本土观众与艺术家提供国际化的视野,为发展中的中国摄影打开交流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