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网页版私服

当前位置:主页 > 网页版木瓜奇迹 > 正文

【岭南文史】侨奇迹网页私服乡:悬隔百年的现代化之梦

作者: 经典奇迹网页版 来源:www.53ART.org.cn 发布时间:2018-12-26

关键词: ┊阅读:次┊

【岭南文史】侨奇迹网页私服乡:悬隔百年的现代化之梦

  陈宜禧

【岭南文史】侨奇迹网页私服乡:悬隔百年的现代化之梦

赵恩普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岭南文史】侨奇迹网页私服乡:悬隔百年的现代化之梦

  新宁铁路技术人员与火车合影 本版图片由台山市博物馆提供(除署名外)

【岭南文史】侨奇迹网页私服乡:悬隔百年的现代化之梦

  1949年后,昔日新宁铁路台城站一度改为台山汽车站

【岭南文史】侨奇迹网页私服乡:悬隔百年的现代化之梦

  今日江湛铁路台山站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侨乡踪觅 上集

  今年7月1日,建设四年的江湛铁路正式开通运行。东接广珠城际铁路、西至湛江的高铁驶进台山,将这座侨乡一把揽入沿海快速铁路大通道。

  通高铁带来的欣喜,对台山人来说并不只是从此可以“朝饮广州茶、午品湛江鲜”那么简单。因为,当他们拿着车票去和钟楼高耸、红墙白框的欧式新车站合影,既为迎新,亦是“恋故”——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之前,这里就存在过史上第一条全由中国人的资金、技术修筑的新宁铁路!眼前崭新的站房,正是以当年新宁铁路标志性的台城站为原型复建。

  这座与众不同的高铁站,建在陈宜禧路与新台高速之间。陈宜禧路是台山市一条颇长的大道,以得名于新宁铁路创办人——台山华侨陈宜禧的这条大道来连接今昔,见证悬隔百年的现代化之梦,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摩登时刻』

  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委会十坊村赵恩普老人家的二儿子,想带92岁的老父亲去看看台山的新车站,毕竟“赵老师”是至今健在、为数不多的新宁铁路建设亲历者之一。老人家在当地的小学任教五十多年,还当过校长,退休后又主编过侨刊《浮山月刊》。

  赵恩普(见右图 邓勃摄)生长在十坊村的华侨家庭,父亲和兄弟分别去了美国和南洋谋生。1906年开工修建的新宁铁路,征用了他家一亩多土地,也算是一个小小股东。“每天近晚时火车经过,传出‘呜呜’的汽笛声,村镇里的人一听就知,该淘米做晚饭了,很准的!”百年前侨乡村居生活的“摩登时刻”,如在目前。

  赵校长亲手触摸到火车时只有十来岁,他很清楚地记得,新宁铁路到斗山站,有一个神奇的“转车盘”。因为斗山已经是铁路的最南端终点站,列车到此就要掉头北上了。为提高效率、也节省空间,机车只需通过转盘把车头原地扭转180°,再经路轨驶向北端,重新挂上车厢出发。“那个转盘全是钢铁的,安有许多齿轮,但转动时也要两个工人在一旁操作,咯吱,咯吱,那声音很大,有劲!”老人家一边做手势,一边模拟着声响来解释,非常生动。

  的确,1920年通车的新宁铁路震惊了尚在现代化起步时的中国,斗山站的“转车盘”和经潭江时的“轮渡载火车过江”这两大技术首创,更是载入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史册。

  回乡筑路

  记者追寻至当年的斗山车站“转车盘”的旧址,今天这里已建起了“陈宜禧纪念广场”。当地政府从河南洛阳购得一架旧蒸汽火车头,正是当年奔驰在新宁铁路上的机车款式,它陪伴着广场另一侧矗立着的铜像,铜像基座上郑重镌刻:“中国第一条民办侨资铁路新宁铁路的建造者陈宜禧先生(1844-1929)”。

  陈宜禧是台山的骄傲,也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今斗山镇秀墩村委会美塘村人,少年时为生活所迫跟随族叔去美国西雅图谋生,凡四十余年,以自身的勤勉好学,从替人帮佣,一直成长为一名美国太平洋铁路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后来陈宜禧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他因热心侨务、处事公允而逐渐在美国的华侨社会享有了极高的威信。

  1904年,已届花甲之龄的陈宜禧回到台山,他不是告老还乡,而是要倡导一项伟业:以自己所最擅长的技术,回报乡梓,修建新宁铁路。

  创业维艰

  如今,美塘村还保存着陈宜禧故居——这三栋、六套乡间老屋,是陈宜禧当年亲自设计、督建的,他也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

  陈氏后人、曾孙媳陈凤香引着记者从旁参观,她家是这青砖大屋中唯一常住的陈氏后人了。中式为主、高大却并不华美的屋舍,灰黑斑驳的墙体,抛荒的房间……让人既能遥想当日的堂皇,也不难感受陈宜禧的质朴务实之风,以及晚年创业的艰辛。

  光是说服上至朝廷、下至地方各级官员去除疑虑,准予兴办民营的新宁铁路,陈宜禧就花去了两年多时间。但在海外,他“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以中国人之学力,建中国人之工程”的招股倡议,却迅速得到了无数爱国华侨的响应,募集股金一度超出计划的4倍!

  在分三期修筑新宁铁路的14年间,陈宜禧一边要克服资金上、工程技术上的难题,一边还要面对地方官僚、家族势力的阻挠,要和迷信风水、固守疆界的村民反复周旋。仅公益至斗山一段,就被迫改换路线、造成不必要的弯轨二三十处……现代先进生产力的推进,繁难若此!

  终于,新宁铁路在1920年全线正式通车。它以台城为中心,北通公益,从牛湾过潭江入新会至江门北街,南至斗山,西抵白沙,沿线设有46个车站,全长约138公里。

  从台山市博物馆收藏的老照片,清晰可见百余年前台山铁路工人们沉静的面容,他们头悬长辫,身穿对襟衫褂,脚上蹬的还是布鞋。画面上,火车、铁轨与近在咫尺的稻田同框,今日看来仍是多么令人动容!

  商盛文兴

  从1909年首段线路通行、到1939年抗战中被毁,三十年间新宁线火车奔驰,旅客称便,货畅其流,带动着侨乡的文明、富庶与繁荣。由于侨资外资的不断流入,沿线城市建筑颇具规模,,商贾云集。台山时有“小广州”之称,江门港联通水路,成为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内河港,五邑地区的书报文化业也兴盛一时,新观念新群体的崛起随之而来。

  我们今天仍能读到,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写于1933年的散文《机器的诗》,开篇就说:“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这位朋友,就是创办了一本具有全国影响力杂志《民钟》的新会人黎健民。巴金在上世纪20年代曾为《民钟》撰稿多篇,而当他数年后来广东探访时,黎健民正担任新宁铁路工人子弟学校校长,校址就在台山公益火车站的二楼。

  巴金在这篇散文中,细细描摹了机车在牛湾渡江的伟力,沿线明丽的南国乡村风光也跃然纸上——文化人的因缘际会,让这段存世仅30年的老铁路,和广东华侨为乡筑路的功业一起载入了中国文学史。

  昔日的新宁铁路,承载着华侨和乡亲的现代化梦想,在五邑大地上穿行,而终不免毁于战火的命运。陈宜禧曾有过的将其北连佛山、西延阳江、南拓到铜鼓开辟商港的宏伟设想,也只永远留存在史料的记载中。

  只有到了今天,当全长355公里的江湛高速铁路推进到这里,再次将铁路与火车带来侨乡,东接广州、西连湛江,从而带动整个粤西板块从此进入高铁时代,悬隔百年的现代化之梦才真正得以实现。

  延伸

  筑路通电引自来水

  华侨投身南粤建设

  潮汕铁路

加入收藏 查看评论复制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