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经过多年的公共卫生教育,烟酒危害已经为国人所了解。但糖的危害还没有被大众认识到,拿奶茶当“续命水”的现象非常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目前来看,市面上的甜味配料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蔗糖、果糖、葡萄糖等甜味物质,一种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如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与前者相比,后者对人体的危害相对较小,但吃多依旧会成瘾。
尽管甜味剂取代蔗糖已经是世界范围内的趋势,但因为价格低廉,目前蔗糖依然是甜味配料的主流。
亿欧了解到,目前饮品行业中大部分知名品牌所选用的奶油、乳制品、果酱等,的确是安全合规的,也几乎不含有反式脂肪酸。然而,更多的非知名品牌和街边档口店的添加剂使用情况依然令人怀疑。
这也是行业成长至今的积弊。经过长期科普,人们对吸烟喝酒会带来的危害已有感知。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行业内部对于咖啡因、糖等致更隐蔽的瘾物添加,却没有统一规范和标准。
与包装食品不同,现制饮品在行业发展早期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植脂末、糖也属于合法成分,零散的商家为了提升口感卖出更多,并不考虑添加物的安全性和可能对人体带来的危害。
直到像现在,消费者对相关的知识了解不深、行业内尚无头部品牌树立标准的情况下,致瘾物质滥用并不少见。
致瘾物的好生意
在一份某天使基金的商业计划书中,我们看到该基金明确称自己会专注于新餐饮及新消费类成长型企业,主要包括四类:年轻人喜爱的品牌、创造美好的产业、释放压力的产业,以及——让人欲罢不能的产业。
这让人欲罢不能的产业,指的正是成分使人上瘾的各种。这份商业计划书中提到:新消费趋势下,未来成瘾性消费市场规模及增速可观,如咖啡、茶饮,尼古丁和各类烈酒等。
成瘾,也就意味着不受理性控制,意味着高复购率。而靠出售成瘾物谋利的企业所赚的钱,正是来自“人性的弱点”。
靠出售致瘾物谋利的企业,也的确赚得盆满钵满。
拿相对传统的烟酒来说,国家烟草专卖局此前曾公布,2017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实现税利总额11145.1亿元,要知道,中石油、工商银行、国家电网等大国企,纳税规模也不过千亿。
中国则拥有全世界人数最多的烟民,吸烟率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据统计,中国男性吸烟比例高达52%,女性则达到2.7%,烟民总数已超过3.8亿人,占据全球烟民总数的32%,每年消费卷烟数量超过5000万箱,占据全球总量的44%。
据顺鑫农业2018年财报显示,当年公司旗下平价酒品牌牛栏山共卖出6.21亿升白酒,按500ml/瓶计算,相当于卖出超过12亿瓶,这还只是一个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地域性白酒品牌。
在高端酒方面,茅台的市值自从2018年初首次突破万亿之后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一瓶飞天茅台可以被黄牛炒到厂家指导价的两倍:高净值消费者为了满足酒瘾,愿意付出的价格更加令人瞠目。
今年10月,植脂末生产商佳禾食品递交招股书计划上市。这家公司的下游服务客户包括香飘飘、娃哈哈等包装饮料品牌,也有CoCo都可、沪上阿姨、古茗等现制饮品品牌。
翻阅招股书可以看到,佳禾食品的营收利润在近年来快速上升,2016年至2018年,其营收分别为13.22亿元、13.67亿元、15.9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1.87亿元和2.44亿元。
植脂末俗称是奶精,是咖啡饮料、加工食品中的常客,主要是以氢化植物油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氢化植物油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带来肥胖、不孕不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重危害。总之,这是一种要严格控制摄入的物质。
不久前福建省福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进行了一次奶茶比较试验,这次评测的茶饮的品牌,涵盖了“喜茶”、“奈雪の茶”、“一点点”,类型包含“无糖”、“无糖”、“少糖”、“微糖”等20家现制现售的奶茶店40件样品。
而试验中的20个品牌40款奶茶中,多款奶茶的脂肪、咖啡因含量超标;蛋白质含量符合标准的仅有奈雪の茶、喜茶、小确茶、等几个品牌;测评产品中有29款样品的蛋白质含量低于0.5g/100g,不符合率为72.5%——大多数奶茶中并没有奶。
关于这个热议话题,营养师顾中一公开表示,和咖啡因相比,奶茶最大的危害还是还是在于糖——“这项测评中也反映出了,如果是全糖,基本上含糖量在每100克9克左右,换言之,你喝一大杯(通常会超过600ml),就咕噜咕噜喝了超过50多克的白糖,已经透支了一天的添加糖摄入限额。”
保持批判
即使不用批判这样严厉的词汇,消费者至少也应该对这些企业时常保持警惕。
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过,以年轻女性为主的消费者,对奶茶的已然呈现出某种狂热的状态。但事实上,这种需求完全是被创造出来的。
成瘾过程是个人消费的资本化。商家的目的,是培养用户持续、高频消费的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售卖含有致瘾物产品的企业往往通过前期的精致的门店装潢,或是有设计感的包装以及各种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来尝试第一次——这笔前期投资通常价格不菲。
不过,在上瘾物质的帮助下,一旦拥有了高度忠实消费者,企业就无需再次投入人力财力教育消费者购买。随着忠实消费者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前期投入的成本就会被稀释,而收入则会持续增加。
也就是说,虽然售卖含有致瘾物产品的企业,会在刚开始的时候投一大笔钱吸引消费者,但是后续利润会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一旦上瘾,就不怕你不再来买。
表面上看,不良的上瘾物质很顺利的成为了消费者的选择,但究其根源,供给端的不加节制,甚至是用各种手法去诱惑,才是消费者最终致瘾的元凶。
美国记者迈克尔·莫斯(Michael Moss)在其著作《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Salt Sugar Fat)一书中概括道:食品工业战争中的武器简单而诱人,就是“用添加到食品中的糖、脂肪和盐将人们转变为食品成瘾者!”
纵观近一两年来国内流行的“网红食品”也能发现,流行元素绕不过巧克力、咸蛋黄、榴莲、芝士等食材,尽管“熔岩”、“爆浆”、“流心”的名头换了不少,但几乎全部是高糖高脂的组合——这样的食材,怎样组合都不会难吃到哪去,同样也不会健康到哪去。
而抖音、微博上铺天盖地的测评推广视频、城市生活号和美食博主们“不好吃我命给你”的呼唤,也都在为人们营造一个吃了就会快乐的幻境,让你宁愿花上个把小时去排队打卡。
而那些不能大张旗鼓宣传的、被限制的致瘾品类,也往往会以其他方式入侵到人们的生活中。
Copyright © 2002-2013 奇迹网页版私服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