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应对一
加强省级层面产业空间资源统筹和整合。在空间资源分配上应重点向落实国省战略的重要产业功能区倾斜,加强对省域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产业协作空间布局的引导。同时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引导,提出省域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整合要求。比如长江经济带沿线和山东、内蒙古、新疆等省份,都需要加强省级层面能源化工园区的管控和引导。
规划应对二
加强生态和文化等特色魅力地区的差异化空间管控和引导。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相结合,以国家文化公园和重要文化遗产为主体构建省级文化空间格局。以自然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为引领,探索人地和谐的生态产业模式,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严格遵守底线管控要求,制定差异化空间用途管制,实现特色魅力地区的整体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四
高铁建设带来时空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应通过优化重大交通设施资源配置促进省域交通格局与国土空间的协同增效
趋势一
高铁淡化了空间距离,强化1小时交通圈、同城生活圈
工作在大城市、生活在小城市成为可能,城市间联系加强。特别是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人口经济联系强度和一体化发展程度,随着高铁系统完善而不断增强。
趋势二
高铁马太效应强化核心-边缘结构,沿线城市强则更强、弱则更弱
各类资源在交通节点、交通干线、交通圈内重新分配,绝大多数枢纽城市将进一步集聚资源要素,其他城市则面临被虹吸困境。
图 3:2016年中原经济区范围内人口、经济联系强度
(数据来源:2016年腾讯迁徙数据、龙信企业间投资数据)
规划应对一
充分发挥交通设施对要素流动的促进作用,积极应对高铁建设对部分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重点关注以省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半小时/一小时高铁通勤圈,通过圈内综合交通设施一体化促进产业和用地一体化发展。对可能受到虹吸影响的城市进行合理预判,通过缩小其与核心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和就业吸引力、建立与核心城市合作机制等诸多举措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规划应对二
优化资源调配,加强交通设施与空间布局匹配性,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对于武汉、郑州等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要重点保障重大交通廊道、枢纽及配套用地的供给。加强多种交通模式高效衔接,布局或预留保税区、产业区、物流区等重要功能区,引导各类资源向重要交通枢纽地区集聚,将交通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
结 语
面对人口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生产力布局、区域交通格局等方面的这些新趋势和新要求,应积极主动应对,认真研究这些趋势变化可能对省级国土奇迹页游私服带来的影响,提出既符合长远趋势和客观规律,又契合省情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规划举措,切实体现省级国土奇迹页游私服的战略性、协调性和综合性。
[1]面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院,2019年
[2] 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镇化中国道路 ——中国城镇化大势与对策研究,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2019年
[3] 面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院,2019年
[4] 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2021-2035年),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8年
[5] 龙瀛.收缩的城市,2018年
[6] 面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院,2019年
原标题:《基于四大趋势研判的省级国土奇迹页游私服应对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