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匠城 ,作者李昊
国匠城
城市规划行业新媒体与知识社群
作者:李昊
“我每天早上起床,都会被改良世界的欲望和享受世界的欲望搞得不知如何是好。”
——E·B·怀特
urban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尚未上幼儿园的我,和我妈住在豫南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天,有人到镇中学家属院,推销自制的饼干。我妈买了好几个那种大的饼干,是常见饼干的数倍大,能覆盖巴掌。我对于这件事的记忆很是模糊,不过记得带我的一个阿姨对我说,“农村的人吃煎饼,城里的人吃饼干。”处于城市和乡村过渡带上的我,可能就是在那一刻,体会到了一种都市的特性。它说不清道不明,但在日后多年里缭绕在我的人生之中。
许多年后,我学了城市规划专业。这专业在国外有许多种名称,最常见的名称是Urban Planning或City Planning。那么urban和city,哪个词更能代表城市?学术界有各种定义、概念和解读,我则在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标签中找到了答案。
在一篇介绍杰克逊的文章中,我首次看到对他音乐风格的定义——Urban(都市音乐)。Urban又被称之为Urban Contemporary,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从R&B与Soul衍生而来,并于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发扬光大。听到这个名字,你能想象到那种当年Disco舞厅:镭射灯打出五颜六色的光,都市男女们随着迈克尔·杰克逊歌曲的节拍,跃跃欲试地跳动起来。
根据马克思·韦伯的说法,City特别突出一个空间单元的法定意义,这个单元是一个行政实体。与之相对应的,Urban更突出城市的社会属性。按照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融合社会经济诸多因素的城市空间,不再仅仅是我们进行生产的场所,而成为我们生产的对象,所谓空间的生产。
Urban意味着都市性(urbansim)与都市的生活方式(urban lifestyle),现代城市的特性、气质、品格与风尚蕴含其中。摇滚乐是六十年代的理想和激情的代表,而流行音乐和电子产品则在八十年代随新自由主义席卷全球。Urban的气质,是当年引领青年风潮的电影《霹雳舞》,是童年的变形金刚玩具、大大泡泡糖、印着哆啦A梦的铅笔盒和滚轴溜冰鞋。成大后,你会在网络上翻阅Urban Dictionary,那里面充斥着那个时代都市青年们才能理解的俚语。你会会心一笑,urban便是这样一种幽默。
大院
我从小生长在一个非都市的地方。大院文化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带有军事化的特征,而部队大院则是这种文化的终极呈现。在豫北小城里,我生活的那座部队大院,就像是一个乌托邦,独立于那座城市的肌理而存在。大院的墙内和墙外的城市,几乎是两个世界。在大院的环境里成长的我,对于外界的都市性,自然是缺少认知的。对我而言,大院是我童年的伊甸园,是塑造了我精神的理想城市。那些在大院生活的岁月里,大院就像是我童年的一片海,让我在其中自由地远航。
部队大院干净整洁,是一座园林式的兵营。在市场经济逐步兴起的年代里,依旧充满着革命情怀。高音喇叭的声音,覆盖整个大院,定时播放的音乐,形成了人们生活的稳定节奏。白天会播放各种革命歌曲,以及《军营男子汉》那样的军旅歌曲。晚上则会在固定时间,响起熄灯号,带人们入眠。
大院里的规划布局,如今看来颇得霍华德花园城市理论的真传。楼房整体密度不高,各种花园绿地穿插其间。家属院住宅区容积率超低,而绿化率极高。两栋三层公寓楼之间,有着超大面积的草坪——极少有商品房小区能有这样的设计。家属院之外,大操场广阔宽敞,平日里很少有人,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非洲的稀树草原。而在夏天,则会在上面放露天电影,在整齐划一的军人队列后面,是儿童们的乐园。
那可以说是田园牧歌的理想国。
和小伙伴们玩到深夜,散去时,总听到大喇叭里传来一段音乐,悠远又富有柔情,动人心弦。后来很多年这些旋律都留在心底深处,却无从考证它的由来。直到刚上大学,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才知是谭咏麟的《水中花》。当时并没有过多感叹时光流逝,只是简单地欣喜,很平和,却又深入且持久。
那段音乐过后,便是熄灯号,然后整个世界一片宁静。小伙伴们纷纷回家了,最后只有我一个人还在闲逛。夏夜里,草丛里虫鸣窸窸窣窣;昏黄的路灯将空无一人的道路映照出一片金黄,小虫子围绕着灯泡在飞,黑色的小点在炽热的灯罩上随机游走。墙上有壁虎在爬行,迅疾出现,又迅疾消失,不留下一丝影踪。许多童年时的情景如今回忆起来都已模糊一片,留在心里的尽是那种淳朴的、古典的、旧时光里的情绪。
多年后,当我在沈阳的铁西区,漫步在建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大厂区的时候,又一次感受到了部队大院的气质。红砖砌成的苏式公寓楼,整齐划一的小区布局、连片的绿地,以及隐约出现在空气中的集体性、纪律性的味道,都让我似曾相识。从斯宾塞的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理论来看,大厂区和部队大院,都是一种封闭的、集体组织的军事社会,而大院之外的城市,则属于工商业文明塑造的现代工业社会。后来我走出了大院,外面的城市异彩纷呈,都市性已然繁盛。
Tang 果珍
具有流线型的玻璃圆罐、橘红色的盖子,以及淡红略带粉色的粉末,是Tang果珍经典的产品形象。它对我的人生并未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认为它对于都市性的回溯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叙述线索。
我们或许是最后一代有着物质匮乏记忆的人。在我们童年时,小卖部里尽是一毛钱的冰块、两毛钱的唐僧肉、三毛钱的汽水,而一块一包的虾条已经是轻奢品了。当时中央电视台经常播出的一个饮品广告,让我们大开眼界。广告里,冬日的窗外,白雪皑皑。屋子里一个小男孩拿着航天飞机模型,张望着外面。这时候他的母亲冲调出几杯Tang果珍,端了上来。玻璃杯中的速溶冲剂化为华丽的果浆,冒出的热气让人隔着屏幕都感到温暖,似乎能闻到屋子里芳香的气息。刚回家的父亲也坐在桌边,一家三口共同举杯畅饮,在寒冷的冬日里,尽享温馨一刻。
Copyright © 2002-2013 奇迹网页版私服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