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网页版私服

当前位置:主页 > 1.03H复古奇迹页游 > 正文

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8(2)

作者: 经典奇迹网页版 来源:www.53ART.org.cn 发布时间:2019-04-30

关键词: ┊阅读:次┊

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9.3%,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推进小型燃煤机组关停和“煤改气”,关停改造燃煤锅炉1247台,煤炭消费总量呈缓慢下降趋势,由2013年的3489万吨下降到2017年的3190万吨。污染减排任务圆满完成,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累计下降19.49%、23.85%、17.26%和27.89%。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全市单位GDP用水量逐年降低,下降至35.4吨/万元。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好。在城市建设高速推进、经济快速发展、重化工业规模明显扩张、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全市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2017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比例达72.3%。PM2.5年均浓度为41.2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6.8%。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地表水省考断面好于Ⅲ类比例提高至68.2%以上,长江南京段水质保持优良,固城湖、玄武湖等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有所缓解。声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较好水平,建成区声环境质量总体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生态环境总体安全,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美丽家园建设取得新成绩。新型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率达到82.3%。建成区面积突破773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江北新区、副城、新城、新市镇等规划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成滨江风光带、青奥森林公园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44.9%和30%。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000多平方公里、市级以上示范村486个,农村面貌显著改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化运行,“十二五”期间,7线263公里轨道交通线路新投入运营,运营总里程达到348公里、居全国第四。建成河西、麒麟两条有轨电车线路,更新新能源公交车4100余辆,新增公共自行车9.4万辆,公交线网城乡全覆盖,主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3.1%,创成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生态文化得到大力弘扬。坚持把“环保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南京生态文化建设的鲜明导向,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南京滨江、枕山、环林、抱湖的自然生态特色,加强自然山水格局和自然景观风貌的保护,全面彰显南京山、水、城、林相互交融的城市环境特色。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南京被国家确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建成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六朝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梅园新村、颐和路入选全国首批30条历史文化街区,沿明城墙、秦淮河、长江、历史街巷生态人文空间特色彰显。

生态文明制度进一步健全。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绿色引领战略得到确立。颁布实施了水环境保护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规章,制定施行《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等基础性、强制性、约束性的规划,出台了节能减排、减煤降耗、治水减污、大气治理、环保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以产业准入、区域准入为核心的环境准入制度,推进排污许可证管理和排污权交易,在全国率先建立环境污染强制险制度。在考核评价方面,坚持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指标体系,环保绿色指标在区域发展绩效考核评价中分值占比达24%以上。

三、规划实施中面临的挑战

产业结构转型压力较大。南京市作为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轻重工业发展失衡,石化、冶金、能源等传统产业比重高,集中了“两钢、四化、六电”等大型企业,亟需从产业结构上进行优化、调整。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

资源要素约束日益趋紧。一是土地资源底线约束加剧。部分地区发展空间受限严重,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未利用地83.9573万亩,,按常住人口算人均量仅0.1亩/人。土地开发强度达到28.6%,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接近国际通例设置的30%警戒线。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较快,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低效、闲置用地依然存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水资源保障能力有待加强。水质型、季节型缺水等问题依然存在,备用水源地尚未建成。三是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电力、钢铁、石化、水泥约占全市工业总能耗的95%,万元GDP能耗高于苏州、无锡等。随着南京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推进,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环境质量尚未实现根本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依然是突出短板,臭氧污染日趋多发,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水平仍待提高、劣V类水体依然存在。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与居高的工业污染排放叠加,给环境质量改善带来更大压力。南京属于重化工生产基地,各种污染风险源较多,污染成分复杂,产业结构型环境风险客观存在,环境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公众对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和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需求越来越强烈,环境质量现状与群众高质量居住环境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凸显。

城乡人居环境仍待优化。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层次不高,雨污管网缺失、错接、漏接、破损等问题未根本解决,部分污水处理厂处于进水浓度低、水位高的情况,实际收纳和处理效率大大降低。在城市发展中,非建成区黑臭河道仍然存在;城市组团隔离绿地、污染防护隔离绿地、楔形绿地等生态绿地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速度,城市生态网架局部地区被挤压和侵占,部分城镇建设用地突破城市建设用地的边界侵占规划绿地;老城区内绿地存量不足,新城区绿地分布不均。

公众生态意识尚需提高。公众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高度认同,但仍具有较强的“政府依赖”特征。部分企业环保责任意识不强,超标排放、非法排污和恶意偷排等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尚未根本转变,节水、节能、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还没有真正成为人们自觉行为。

加入收藏 查看评论复制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