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网页版私服

当前位置:主页 > 1.03H复古奇迹页游 > 正文

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8(8)

作者: 经典奇迹网页版 来源:www.53ART.org.cn 发布时间:2019-04-30

关键词: ┊阅读:次┊

高水平建设东山、仙林、溧水、高淳四个副城。东山副城突出提升中心区功能品质建设,深入推进与主城的同城化,联动高铁枢纽经济区,全面提高城市建设标准,挖掘和凸显城市特色,打造高品质的主城南部中心。仙林副城增强国际化社区功能,促进产城融合,建成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的高品质宜居特色副城。溧水副城突出临空经济示范与山水宜居特色,打造宁杭经济带具有地区服务中心职能的综合性新城。高淳副城以构建“四角山水”城市风貌为引领,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区和绿色涵养区,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型城镇及升级版美丽乡村,成为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现代新城。

五、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一)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约束,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加强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对超计划用水按规定征收超计划取水资源费。

控制用水总量。出台实施用水总量管理办法与计划用水管理实施细则,构建重点用水户监控管理体系,实现市、区、重点用水户三级用水总量有效控制,确保全市用水总量不突破省下达的控制指标,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5.82亿立方米以内。加强重点用水户监管,建立基于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取水许可信息管理系统和重点用水户用水监控系统。加强地下水管理,全面推行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实施地下水取水许可制度。

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执行节水“三同时”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开展“水效领跑者行动”,强化各类节水载体建设。鼓励和推动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开展火力发电、石油化工、钢铁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改示范项目,鼓励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加快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促进农业节水规模化发展。推进以管网改造、节水型器具推广等为重点的城市节水工作,推进雨水利用、中水回用等示范项目建设;鼓励节水器具推广,淘汰公用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28立方米/万元,建设节水型学校、企业、灌区、公共机构等各类节水载体。

强化纳污总量控制。划定河湖纳污总量控制红线,完成全市水功能区调整,按照水功能区用途,从严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加强面源、点源、内源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农业养殖内源与面源污染;加强工业水污染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

建设海绵城市。制定实施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以丁家庄保障房、江心洲中部片区为试点,分类推进海绵型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建筑小区、河道水系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实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基本完成试点片区示范工作。

(二)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实现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审核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推进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整治,优化整合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对节约集约水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区、园区和平台,逐步减少新增用地计划。提升建设用地效率效益,制定产业用地负面清单,通过土地供给引导和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土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到2020年,确保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上级下达目标,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达到90万元/亩。

实行有保有压的产业用地政策。重点保障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产业项目用地,以及江北新区、枢纽型经济区域等新型发展空间用地需求。对工业用地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方式供应。支持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企业、科研院所利用旧有和新建不动产发展众创空间,允许工业仓储与商业、办公等功能在同一地块、建筑内混合。引导多余的房地产用地转向养老、文化、体育等产业。

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因地制宜采取协商收回、收购储备、调整用途等多种方式,试点推进旧城镇、旧工矿和“城中村”改造。组织开展城镇低效用地调查试点,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制定低效用地认定及处置办法,探索完善存量建设用地利用管理制度,有序引导低效用地逐步退出。对土地利用粗放低效的地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有序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不断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制定出台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实施细则,推进闲置土地清理处置。

第二节  推动发展生态经济

一、推动4+4+1主导产业优化升级

(一)打造先进制造业四大主导产业

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在现有信息通信设备、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等产业发展基础上,围绕新型显示技术和芯片制造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加快打造液晶显示规模化发展、OLED产业化应用、3D和激光显示核心技术突破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壮大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配套设备制造协同发展产业链,形成规模优势明显、核心技术领先、产业配套完善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市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

绿色智能汽车产业。把握未来汽车轻量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快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向节能汽车和搭载先进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转型,推进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整车以及动力电池、大功率驱动电机、智能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市绿色智能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

高端智能装备产业。依托智能制造、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聚焦工业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领域,提升自主配套能力,发展具有深度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智能制造技术和成套设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左右;加快商用大飞机及配套产业落地,提升无人机整机、轻型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等技术研发能力,航空航天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左右;结合柔性交直流输电、分布式电源与微网控制等关键技术应用,推进智能化、标准化生产;加快突破轨道交通制动、网络、转向架及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ATP、ATO及联锁系统国内整线运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到2020年,全市高端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

加入收藏 查看评论复制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