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网页版私服

当前位置:主页 > 1.03H复古奇迹页游 > 正文

昆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5)

作者: 经典奇迹网页版 来源:www.53ART.org.cn 发布时间:2020-04-11

关键词: ┊阅读:次┊

树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以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为主的生态化改造,提高高新技术和绿色产业比重,全面升级第三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破解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初步构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增长模式。

2. 主要指标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0:56;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15%;

——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1.5t标准煤;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0m3;

——煤品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40%;

——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

3. 重点任务

(1)优化产业布局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坚持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群化的发展方式,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188”重点产业,建立健全推进产业发展“五个一”工作协调机制,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农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推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打造昆明经济升级版,培育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0:56。

科学合理布局产业。按“园区主导产业明确,一片区一主业”的总体要求,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形成“一极双核多园五廊”工业布局体系,形成园区特色化、协同化发展格局,打造产业增长极;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守住生态红线,以高原特色农业为重点,布局保障粮食产品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城市建设区及周边不得引进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得将污染环境的项目转移给无污染防治能力的企业。不得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项目。

(2)调整产业结构,化解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严格环境准入,推动产业升级改造。坚持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导向,将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作为项目准入标准。严控“三高”和落后产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增产不增能、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碳。

取缔与搬迁高污染企业,严控增量。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项目。新、改、扩的十大重污染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完善落后产能淘汰机制,提升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4个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以及具有昆明特色的生态产业链。实施清洁化改造,全面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力争完成传统优势产业低碳生态化改造。完成主城周边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建材、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重污染企业搬迁。

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以重点流域企业为重点依法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排污、单位产品能耗超标、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强制审核;扩大清洁生产审核范围,引导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工程、矿产资源开采等领域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广有利于清洁生产水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认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制定标准和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计划,明确改造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作;确定园区循环化改造备选名单,促进产业集群、做强特色产业。

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业园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生态环保产业,推动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园区清洁生产。以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主,带动省级以上园区基本完成生态化改造。

突出“春城特色”,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业,推动旅游产品由观光为主向商务会展、国际旅游、康体运动、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并重转变。提升“十大公园”品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鸣凤山茶、圆通樱潮、龙泉探梅等特色景观;推进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出台会展业发展的金融、人才等政策,推动会展业态创新,发展“网上会展”和会展电子商务。

(3)集约建设用地,集聚产业用地

“以水定城,量水发展”,确定合理城市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构建功能完备、高效联通、生态宜居的“两核一极两区六廊”城市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按照“控制总量、管住增量、整合存量、消化闲置土地”原则,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和用地结构,统筹各类新增建设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提高生态用地比例。严格按农村用地规划方案和用地计划指标审批用地,减少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保障农用地总量。

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集聚和节约产业用地,提高产业园区投入产出效率。

科学有序开发,合理布局荒山、荒坡、石漠化区域等未利用地。对低丘缓坡土地进行综合开发,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鼓励挖掘利用空中和地下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加强资源节约

狠抓节能减排,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推行能效领跑者制度,推进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推进节能改造和能源高效利用。

推行水效领跑者制度,严把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着力提高工业用水效率,重点推进高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强城市节水工作。

建立健全覆盖勘探开发、选矿冶炼、废弃尾矿利用全过程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

(5)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绿色增长的动力,在资源能源节约、循环利用等领域取得突破,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加入收藏 查看评论复制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